中超新赛季开战,从谷底向上攀爬

本文字数|1975字

建议阅读时间|6分钟

随着今天(3月1日)傍晚6点山东泰山与长春亚泰比赛的打响,新赛季中超将正式拉开帷幕。过去的几个赛季,伴随着新冠疫情的影响、史无前例的足坛大规模反赌扫黑,中国职业足球联赛降到了成立以来的最低谷。新的赛季,中超的唯一任务,就是努力从谷底向上攀爬,在任何一个维度都该如此。

新赛季,足协推出的联赛新口号是“以热爱,竞未来”。表明联赛管理者在期待所有的参与者以爱足球、尊重足球的本心出发行事,这也是足坛经过反赌扫黑涤荡之后的应有之意,同时也认识到联赛的复苏和繁荣绝不会是朝夕可待之事,需要有一个相对长的过程。足协主席宋凯表示新赛季要坚持两个不变,仔细分析也是内涵颇多。尽管从各个层面看,中国足球仍未显现出有实质性转变的明确信号,但作为中国足球无可争议的柱石,职业联赛需要率先给外界呈现出积极的态度和趋势。

更快、更激烈的比赛

过去三四个赛季,中超比赛质量的退步是肉眼可见的,金元足球的退潮导致大量高水平的外援离开,而无可奈何的集中赛会制模式让我们看到了职业联赛之前中国足球的模样,比赛技战术含量不升反降,养生球、老爷球在职业联赛的比赛中屡屡出现,这绝不应该是职业联赛该有的形态。

新赛季,中超将开启5外援上场政策,一方面是要与亚冠的外援政策衔接,避免中超参赛队被自废武功,同时更是中超比赛提升质量的迫切需求。尽管对增加外援上场人数也有不同意见,主要是认为会进一步挤占本土球员的生存空间,对国家队不利,但没有异议的是,在目前中国球员水准还达不到在欧洲联赛立足的情况下,国脚的竞技状态,只能依靠联赛维系,国足要想在亚洲赛事中跟上其他队的节奏,前提就是中超赛事有足够快的节奏、足够激烈的对抗,只此别无他法。同时,更积极的比赛态度、更多的跑动、更激烈的对抗,是对中超各队拥趸和观赛者最基本的回馈,是职业球员和职业球队该有的职业态度。

而中超比赛技战术含量的提升,则非一日之功。尽管有5外援政策,但中超各俱乐部目前的经济实力决定了本赛季外援的质量不可能高,我们注意到,尽管各队的外援人数不少,但身价普遍不高,这意味着新赛季中超球员的整体水准提升有限,跟当年金元时代高水平外援云集的日子不可同日而语,指望通过增加外援上场人数迅速提升比赛技战术质量并不现实,而我们能有的现实期待是,中超各队有意识地在提升队伍技战术水平上努力,头部俱乐部在打法上更有追求,能看到进步的迹象,也就算可以了。

因此,从比赛内容角度来说,新赛季中超可以期待的就是更多的跑动、更快的攻防转换以及更激烈的身体对抗。

转变生存模式,更好服务球迷

赛季前足协公布了去年联赛的观赛数据,现场观赛人均接近2万人,现场观赛、直播和点播人数这三项指标都是亚洲首位。这并没有什么可夸耀的,自从30年前职业联赛成立以来,在观众数量这项指标上中国是长期傲视亚洲的,在去年中国足坛负面新闻不断的情况下,仍有这样的数据,表明中超不缺关注度,而且有进一步提升关注度的巨大空间。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把巨量的关注度,转化成真正意义上的球迷,而不只是看客,并在此基础上真正建立俱乐部生存的基石。

宋凯主席提出要坚持打造百年俱乐部的决心不变,俱乐部要长期生存,真正的球迷群体是唯一的根基,更好的服务球迷,给他们主人、家人的待遇和感受,是唯一打造球迷群体的路径。有人说,光靠球迷有什么用?哪一家俱乐部能光靠球迷买门票、买衍生品就能生存?此话不无道理,只靠球迷消费肯定不够,但问题的另一面是,有哪一家没有球迷基础的俱乐部能长期生存直至百年?坚实的球迷基础是俱乐部生存的必要条件,有这个基础,才会产生更高的商业价值,带来更多的商业赞助和媒体版权收入,否则就是回到靠投喂的老路,而这已经被证明是不可行的。过去的2023赛季,我们看到了一些俱乐部经营思路的改变和一些实际的举措,我们希望所有俱乐部都有这样的认知,并且坚定地付诸实施。只要思想对路,方法是可学习和无穷尽的。

中超新赛季只有6家赞助商,从数量和金额来看都跟鼎盛时期相差甚远,但在目前中国足球整体氛围还处于寒冬状态的当下,已实属不易。不管他们是真心爱中国足球还是低谷抄底,在此时能对联赛投入真金白银,值得我们赞赏并支持。

抛弃投喂,建立真正的生存基础和商业逻辑,是中超唯一的发展方向。因此,对于今年足协放开俱乐部的异地转让政策,我们不得不说声遗憾。

对于联赛管理者来说,反赌扫黑临近尾声,新赛季的联赛有非常好的重塑形象的契机。中国的职业足球联赛,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人人喊打的负面形象,在联赛的最初时期有过巨大的辉煌,认真总结过往30年的经验教训,特别是犯过的管理上的错误,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宋凯主席提出要坚持弘扬健康向上、公平竞争的足球文化不变,中超联赛是不是已有这样的足球文化不好说,但联赛形象的改善,公平竞争是基础,而保证公平竞争的最重要基础是公开,只有真正做到了公开透明,接受全社会的监督,那不公平的东西就无立锥之地。此事说易行难,非常考验管理者的能力和勇气。

中国足球的管理者们其实需要明白,球迷和舆论对中国足球并不过于苛刻,也不是不能接受中国足球犯错,我们不能接受的,是犯错了不认错,不改错,而是去掩盖错的事和错的人罢了。

本文作者:傅亚雨

TAG标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