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过阿根廷,输过法国,输过塞尔维亚,跌下神坛的"诸葛维奇"终于赢了

87-82,终场蜂鸣器响起,一切尘埃落定。美国队主教练波波维奇走进场内,和队员们一一击掌拥抱。

波波维奇的表情里依然看不出情绪,但疲惫的眼神却透露着如释重负——这是在他任期内第三次和法国队交手,前两次都输了,这次,终于赢了。

东京奥运会之前,波波维奇执教美国男篮国家队的战绩是11胜6负,他们在2004年奥运会输给了阿根廷,在2019年世界杯输给了法国和塞尔维亚,在今年的奥运热身赛输给了尼日利亚和澳大利亚。

一时间,波波维奇的执教理念饱受诟病。

美国男篮前往东京之前,波波维奇说:“我们为了复仇法国准备了2年,我没有一天不在想这件事。”

没成想,奥运会正赛第一场小组赛,“准备了两年”的美国男篮又一次输给了法国队。


决赛赢下法国,拿下奥运冠军——不仅是美国队的复仇,更是波波维奇的自我救赎。

他已经过了要去证明什么的年龄,他的执教成就也足以在美国篮球史上稳居前五,甚至更高。

对他而言,国家队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军旅出身的他,对于“为国征战”这个词,有着深入骨髓的向往。

他经历过滑铁卢,那是在2004年,他是恩师拉里-布朗的助教,但美国队输给了他最得意的徒弟吉诺比利率领的阿根廷,只拿到铜牌。


2008年,那支“救赎之队”认真考虑过邀请波波维奇执教,但最终选择了老K,波波维奇险些和科朗格洛反目成仇。

然而2015年,科朗格洛打来电话的时候,波波维奇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为了祖国,可以付出一切,没有什么好纠结的。——波波维奇说。

比起近乎完美的执教生涯,波波维奇独一无二的性格,更让球迷口口相传,也更让球员们神往。不同于被神话了的“诸葛维奇正在下一盘大棋”,波波维奇的真正魅力,在于他极端两极的个性。用他最好的搭档布登霍尔泽的话说,

“他脾气暴躁是么?是的。他是个好人吗?毫无疑问,他是我认识的最好的人了。”

波波维奇的父亲是塞尔维亚人,母亲是克罗地亚人。他出生于东芝加哥,这座只有3万人口的小城人口构成极为复杂:42.9%是黑人,35.5%是白人,还有19.1%的其他种族,以及很多讲西班牙语的居民。

在这样一个以钢厂为主要营生手段的小城,波波维奇自小就感受到了不同种族之间的差异,而他的三观也是在这个时候牢固形成的:“值得尊敬的是靠着自己的双手工作挣到钱的人,而不是天生是什么肤色的人群。”

所以波波维奇自小便把平等视为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在他看来,社会是由不同人群构成的,没有任何人应该凌驾于他人之上,而同时,他又坚信另外一件事情:努力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强,从而得到更多的尊重。

所以在波波维奇身上出现的两极化就不难理解了:当他主导一切的时候,不容许任何质疑,而他往往可以把事情做到极致;而当他作为副手的时候,他常常会和领导产生分歧,波波维奇会觉得按自己的方法会有更好的效果,双方很难达成共识。

所以在马刺队内的那句俗语,“波波维奇总是正确的”,可以作为一句耐人寻味的真理。

在高中,波波维奇并不是很起眼的那一个,但靠着疯狂的苦练,他最终成为了球队最强的中锋,后来他所在的高中还退役了他的号码,这个号码颇有传承的含义:在高中时期,波波维奇身穿21号球衣。


1966年,波波维奇选择了空军学院,因为这里学杂费全免。在这里他选择了苏联研究作为专业,毕业方向是收集苏联方面的情报文书,当时他的目标是在毕业后成为一个特工,为此接受了很多的培训,作为一个东欧的后裔,他觉得自己可以胜任这个角色,只不过当他后来谈到那段时光的时候,波波维奇说,在学校他学会的专业技能就是如何记忆情报,如何坚守秘密,“和你们看的詹姆斯-邦德根本不是一回事儿。”

当然,他的主要任务还是打球。波波维奇是个低位的中锋,但到了大学,他被要求正面持球,要完成中轴的工作。新生们的业余时间很少,但波波维奇每天都去球馆,用橡皮筋把腿缠起来,练习横向移动的平衡能力。他把灯关掉,在黑暗中练习运球,他从一个根本不会打低位之外的球员变成了一个全面的持球核心,大四那年,他当上了球队的队长。

教练汉克-伊根震惊于他的执着,而他的苦练也得到了意外的回报:球队体能训练师的女儿艾琳,后来成了他的妻子。


在一个机缘巧合的时候,波波维奇被介绍给了一个很酷的教练,拉里-布朗。

1972年,随着军队到处参加友谊比赛的波波维奇上尉,获得了参加美国男篮奥运选拔的机会,他没能成为最终一员。

但在波波维奇看来,自己本该成为奥运的一员,当时的奥运会名额变成了派系争斗,拿到话语权的一方大肆往里塞自己的人,而波波维奇就这样被刷掉了。

他怒不可遏,认为遭遇了极大的不公,为此愤恨不已,但却因此对国家队充满向往。如果不能以球员身份参加,那也应该以工作人员或者教练的身份参加。

1973年,波波维奇回到空军服役,同时给汉克-伊根担任球队助教,还在丹佛大学就读体育运动科学硕士。1976年,他被主教练伊根推荐到ABA的丹佛掘金队试训,和状元秀大卫-汤普森对位,结果被爆得一塌糊涂,于是波波维奇被掘金裁掉了,也就此结束了运动员的生涯,但主教练拉里-布朗却表示非常欣赏波波维奇——他有着逆天的篮球知识,还有着坚韧不拔的性格。

“波波维奇的强硬,就像马修-德拉维多瓦,可能运动能力更强一点,”布朗回忆说,“但当时还是拼天赋的时候。”

没能成为好球员的波波维奇,立誓成为一个好教练。他来到波莫纳学院担任主教练,还要在这所学霸遍地的学校教苏俄历史。7年之后,他申请了带薪休假,得到了去北卡担任实习助教的机会,但根本说不上话,他只是利用时间饥渴地学习北卡的录像和史密斯教练的藏书。然后他前往堪萨斯大学给拉里-布朗担任助教。一年之后,拉里-布朗成了NBA的马刺队主教练,波波维奇进入了他的教练组。

当时的波波维奇很是贫困,他开着一辆破旧的老式四门轿车,每天通勤上下班。波波维奇当时只有两件外衣,一件是大学的制服,一件是胳膊上有补丁的狗皮外套。在他首次坐在NBA板凳席上的那天,他选了狗皮大衣,却忘了摘掉干洗店的上的标签。

那时候的波波维奇,在执教方面还只是个菜鸟,作为助教,要做很多烦琐的事情。当时马刺的王牌球星是大卫-罗宾逊,他球技出色,但却并不好相处。罗宾逊过于聪颖,热爱计算机和萨克斯,偶尔会在场下分心。而波波维奇很快和罗宾逊成了朋友,他们聊在军队里的故事,也喜欢分享学霸之间灵光一现的点子。以至于大卫-罗宾逊结婚的时候找了波波维奇当伴郎。当然,波波维奇也会做一些教练不愿意做的事情——他在婚礼结束之后就打电话给“小将军”约翰逊,“你被裁了。”

“还好,以你的水平,我觉得你会找到新工作。”

冷血,却又不是全然冷血。比如说小将军就在后来被波波维奇亲自签了回来,最终他的6号球衣都在马刺退役了。而那时候的波波维奇开始意识到,他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未来真正当一个主教练。

1991-92赛季,布朗下课了。马刺老板让总经理罗伯特-巴斯教完了整个赛季。然后聘请了UCLV的62岁老帅塔卡尼安作为新教练。波波维奇仍然记得当时球队对他的冷淡,“他们问我,聘你当视频剪辑师,你愿意干吗?”

塔卡尼安在马刺只执教了20场,而波波维奇在布朗的推荐下去了勇士,成为了老尼尔森的助教。波波维奇师从于这位极为大胆先锋的“篮球科学家”,两个人碰撞出了许多惊人的点子。他们引领了无人敢想的跑轰狂潮,还在那个时候就想出了“砍鲨计划”。

1994年,马刺新老板霍尔特邀请波波维奇回到马刺,请他来当总经理。波波维奇只带了三个人:RC-布福德、布登霍尔泽、汉克-伊根——昔日的老帅成了他的助教。他本来想请老尼尔森来马刺执教,但勇士不同意。于是波波维奇请了鲍勃-希尔,而在1996年12月,总经理波波维奇炒了希尔,聘请自己成为主教练。而这一教,就是25年。

在波波维奇执掌的马刺队,他们讲究家庭,讲究温度。波波维奇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家之主,他习惯于说一不二。以至于布登霍尔泽常常听到他不耐烦的怒吼,但他又会主动来征询每个人的意见,并确保所有人都得到了尊重。那些“滚出去拿大合同”也都是真的,布福德说,波波维奇喜欢用暴躁的表达来掩盖内心的温柔,因为他觉得教练就该动不动就发脾气。

布福德还记得,2002年的时候,32岁的迈克-布朗是马刺的助教,当时他和妻子闹分居。两个孩子被送到圣安东尼奥来玩,当布朗说要随队打客场的时候,孩子们都哭了起来。

布朗打电话给波波维奇,说需要几分钟来安顿孩子,马上就来报到。

“你最好别来。”波波维奇说。

“没事儿,我妹妹和孩子们在一起,”布朗回答说。

“你TM敢上飞机,我就当场解雇你!”波波维奇挂断了电话,于是布朗领着孩子们在圣安东尼奥多玩了两天,等到波波维奇打客场回来,开会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讲,家庭第一,比赛第二。

他在马刺已经拿到了所有的荣誉,但国家队还没有。他在2004年随着布朗参加雅典奥运会,但马龙突然因伤退出,科比要去处理案子,阵容一下子被打乱了。他们在土耳其比赛的时候,酒店附近发生了一场爆炸。

当时的队内有大量的年轻球员:詹姆斯、韦德和安东尼才一年级,奥卡福更是没有职业经验,布朗说,“我们是不是让孩子陷入恐慌中了?”


他们输了,输在骄傲,输在准备不足上,输在突发事件中。安东尼和詹姆斯在领奖台上的表情,成为了奥运篮球史的经典画面。


波波维奇暴躁的脾气,让美国篮协很多次都觉得他不适合担任主教练的角色,但波波维奇从未因此恼怒,国家对他来说,意义非凡。

他的执教生涯即将结束,只差奥运冠军这一项荣誉了。这是他真正渴望的荣耀,为了奥运会金牌,他足足等待了49年。从意气风发, 等到了馒头银霜。


TAG标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