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圣变嗨”!森保一的后发制人并未奏效 日本丢掉大好局面

占据明显优势的日本,在最后时刻被哥斯达黎加“偷袭”得手,最终0-1输掉了这场关键战。首轮策略清晰并导演逆转德国一战的森保一,在这场比赛中的策略值得商榷。面对实力并不强的哥斯达黎加,他“先压迫控制,后冲击致胜”的策略,效果非常一般。

【压迫与控制奏效,但日本队并未在优势中率先得分】

面对哥斯达黎加,日本队开局之后的限制策略一度非常成功:高位压迫态势下,他们在中场附近构建了非常清晰地围剿与对抗局面,哥斯达黎加的进攻组织,堪称被完全肢解

图1:日本队开场后,在高位能形成较多的围剿

哥斯达黎加将球分到中场边路,日本队就会形成非常好的围剿态势。中路区域3人纵向站定限制对手横向传递的同时,有5名球员形成局部的合围圈。对持球人的压迫,以及局部的封锁都做得非常有效。

日本队的这种策略,从下面的2个gif,可以看得更加清晰:

图2+3:日本队的压迫态势

整个上半场,哥斯达黎加后场的控球区域主要在后场左侧。因为,在日本队的压迫下,他们的最强点、前锋坎贝尔是回撤到这个区域的。但即便是具备体格与摆脱能力的坎贝尔回撤,哥斯达黎加也没有实现进攻端的有效推进。

反而形成了一个怪异的局面:有了坎贝尔这个强点且持球强侧的左侧,丢失球权的次数竟然不如右侧多。这也充分说明,坎贝尔回撤的价值,以及在日本压迫下,哥斯达黎加中后场无法形成有效的推进,右侧成为“重灾区”。

图4:坎贝尔前30分钟的热点图,以及哥斯达黎加这一时间段的丢失球权数据

面对哥斯达黎加的541落位防守,日本队的阵地进攻,尤其是肋部冲击并不达标。哥斯达黎加整体防守阵型站的非常出色,很有协同性的对抗组织,让日本队并未破开大巴。

那么,日本队能在前场不断形成反抢,他们的转换进攻有效果吗?也很惨淡!

一方面,是哥斯达黎加防线站位确实出色,在首轮惨败西班牙后,他们防守端的斗志与协同性增加明显;另一方面,是日本队进攻时缺乏纵深冲击,在横向联系时,今天状态不佳的镰田大地也未能形成很好地串联。首发前锋上田绮世,表现也让人失望。

对比西班牙利用伪九阿森西奥与边锋、边后卫进行的肋部冲击与小范围的纵深配合,日本队的进攻明显要低了不止一个档次。

图5+6:形成控制下,日本队的进攻效率很低

【“后手”发出日本开始冲击,但“双刃剑”态势已经形成】

中场休息之后,森保一换上了伊藤洋辉与伊东纯也,后续有换上了浅野拓磨、三苫熏等人。从首发阵容以及临场调整来看,森保一“复制”对阵德国一战的策略非常明显,就是要在本场后发制人。

对阵德国时,日本队在下半场比赛展现出了非常强的高位压迫、边路与纵深冲击的态势,这是他们最终逆转的关键。而上半场先用压迫与控制限制哥斯达黎加,下半场再上攻击手的策略,就是寻求冲击。

日本队下半场确实打出了不少有效地进攻。比如,下半场开场之后他们就在左侧形成冲击与配合射门;还比如,伊东纯也跟队友配合后,在杀入禁区前被对手战术犯规拼下位置绝佳的的定位球;再比如,在落后局面下日本队通过边路的爆点冲击,制造了中路的绝佳射门机会,等等。

图7+8+9:日本队下半场形成的进攻态势

日本队替补登场的攻击手,都能在进攻端带来非常好的帮助。显然,这是森保一下半场比赛进行“收割”的战术预期。但以结果进行“倒推”:面对实力非常一般的哥斯达黎加,不尽可能早的寻求得分,是不是合适?

占据较大优势但在上半场没有射正的日本,下半场比赛加强进攻,确实取得了效果。但带来的问题是什么?是球队整体体能也出现了下滑,以及球队进攻端投入增加后,防线上很容易遭遇到哥斯达黎加的反击。

哥斯达黎加的进球,有前场的反抢与转换进攻,但可以肉眼可见的是,与上半场日本队后场较为严密的站位与防守相比,这时候日本队在后场的空当,虽然能维持上半场应对冲击是的“4+3”结构,但问题在于,防线4人组的协同性,以及外围3人组对空间的封锁,已经变得非常稀松

图10:上下半场日本队应对冲击时,后场“4+3”结构的差异

【结语】

取胜哥斯达黎加,日本队并不一定能提前获得晋级资格,因为还要看西班牙与德国这一场的赛果来定,但拿下这三分却能让他们在最后一轮占据一定的优势。如今输球后,日本队最后一轮必须要血拼西班牙,去寻求晋级的机会。

从整体实力上来看,日本队确实不如西班牙与德国。但是,首场爆冷拿下德国已经让他们看到了晋级的较大希望。森保一从逆转德国时的“森圣”,直接成了此番输球后的“森嗨”,主要还是因为他的首发部署以及临场调整。

TAG标签

回到顶部